与之相比,史铁生就不一样了。他由于疾病而在行动上失去了应有的自由。堂堂男儿,只能坐在轮椅上续写人生,当时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整天闭门不出,把心中的怨气都撒向他的母亲,抱怨老天的不公。可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在母亲的关爱下,他慢慢从失去自由的阴影中走出圈外。直到母亲去世,使他真正看透这世上的一切,从而彻底跳出了失去自由的痛苦泥潭,真正“入世”生活起来。
沉湎于眼前的不自由之中,只会加剧我们内心对人生前途的迷茫和失望;一旦我们“出乎其外”,走出狭小的心房,便走进了一个自由的天堂,一个广阔的宇宙,此时去眺看人生经历的挫折和苦难,原来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道道小沟小坎。
这个世界洋洋大观,虽然我们无法享受庄子希望的绝对自由,但像史铁生一样踏实地走向开朗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许多事情换一个角度看,跳出思想的局限就会不一样,就会给人以新的启示。
如果我们能像庄子那样追求自由,观察生活,那么这世上就会多一些美丽的“蝴蝶”,而少一些因钻牛角尖而痛不欲生的人了。如果我们能像史铁生那样品尝人生,探究生活,那么这世上就会多一些美丽的“地坛”,而少一些因争名夺利而苦不堪言的人了。
【简评】本文的突出特点就是课内知识的充分利用,个人能力的巧妙展示。在第一主体中,作者不但准确引用庄子代表作品中的相关语句,鲁迅对其文章的评价,李商隐的有关诗句,也能一一道来,且运用恰当;在第二主体中,对史铁生人生态度转变的过程描述详尽、用词准确,显示出作者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过人的知识功底。在两个主体材料中,作者有层次地分析了两个人物:庄子和史铁生。庄子体会到生活中的诸多牵绊带来的困惑,终于超然物外,得出绝对自由的追求,其绝对自由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而史铁生青年残疾陷入痛苦的深渊,到最后走出泥潭,其“入”其“出”却是人人都可能做到的。这两者之间,不但有切入角度和文字详略的变化,而且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呈现出内在的逻辑之美。
[例文三] 悠悠玉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飘扬的诗声已远去,剩下的就只有孤零零的玉门关挺立在这古老的大地上。
这是上古的面庞啊!
曾几何时,金戈铁马,烽火狼烟。刀光,剑影,飞起的头颅,喷出的热血……用钩戟长铩交织的画面在这张面庞前演绎了无数次,又是一次次在这张面庞前归于沉寂。
鼓角争鸣的时代已远去,剩下这张沟壑密布,饱经沧桑的脸庞独自面对着世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惯看秋月春风的玉门啊,你是否有话想说呢?
这张充满沧桑的上古的面庞啊!
断喉的利箭射穿了玉门的眼珠,呼啸的长剑掀翻了玉门的头盔。玉门没有倒下!玉门仍然站着,站到了今天,面对着世人。
经历过磨难的面庞是沧桑的。一年又一年,日出复日落。面对着时势的变迁,玉门表情平静。蓝天无语,鸿雁无语,玉门也无语。玉门懂得什么叫沧桑。玉门很成熟,从不炫耀自己辉煌的过去。千年的阅历让玉门懂得了应该用怎样的表情去处世。
就是这张面庞啊!
千年的风,千年的雨,千年的赞颂,千年的落寞。玉门载着那载不动的历史,诠释了那无法诠释的沧桑。所以,玉门布满了皱纹。
一张面庞是要糜烂的——在人死亡之后,露出那白森森的骨头。但玉门是不会糜烂的,它将自己的感受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让后人去瞻仰,去触摸他的面庞。
“死去何所道,他人亦已歌。”陶潜可以“托体同山阿”,但玉门不能。它不能死,它见证了一代代山河风云,它必须屹立不倒!
这忠诚的面庞啊!
当后人来吊唁死去的历史,玉门沉默着;
当后人瞻仰古老的玉门,玉门沉默着。
这可爱的面庞啊!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例文一] 北京的符号
——老舍与北京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利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冲刺2012中考满分作文散文思路欣赏 下一篇文章: 专家解析2012北京中考作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