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别人留一把伞
周海亮
将通暖气的最后几天里,供暖公司的大厅窗口,总是挤满了前来办手续的人。那是一个下午,天阴沉着,又起了风,好像随时会洒下雨来。黄昏时真的下起了雨,初冬的雨,不大,却凉,满街飞着,空气中透着寒冷。
工作人员拿出一些雨伞,整齐地排到大厅门口。伞不多,全新,就像一排站立的等待召唤的士兵。有人办完手续,到门口,看下了雨,又看到伞,感激地笑笑,随手抓起一把,撑开,走进雨里,或步行,或骑单车,或打出租,就不见了。然后,第二天,或第三天,或更长一段时间,他们回来,说一句感谢的话或什么也不说,将伞重新排到门口。伞与用伞的人,与雨天,与窗口的工作人员,形成一种默契。
那一对母女,终于办完所有手续。两个人走到门口,才发现下了雨。这样的天气让她们措手不及,女人看看手表,又看看天,脸上露出焦急的表情。她对女儿说:“看来我们要打一辆出租车了。”
女儿指指立在门边的那把伞,她说:“我们可以打这把伞回家。”
那是最后一把伞——淡蓝色的伞面,有着优美弧线的伞柄——就像一位等待召唤的士兵。
女人看看雨伞,又看看女儿。她说:“不行,这是最后一把伞,我们得把这把伞留给别人。”
“为什么呢?”女儿不解地问。
“因为大厅里还有很多人。”女人说,“但是雨伞只剩下这一把。”
“难道他们比我们更需要一把伞吗?”女儿问,“把伞放在这里,不就是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吗?”
“正因为是给我们提供方便,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把伞留下。”女人说,“你想想,当大厅里最后一个人看到下了雨,又看到立在墙角的雨伞,会是怎样高兴的表情?而当他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雨伞,又会是怎样失望的表情?他或许会认为这里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准备雨伞,或许,他们会对所有先前持伞离开的人产生失望……”
“可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女儿问,“我们不过正好幸运地拿到了最后一把伞……”
“假如你把正好拿到这把伞当成幸运的话,那么明天,这幸运可能就换成了别人。”女人说,“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公园的长椅上只剩下一个位置,比如餐馆的洗手间里只剩下一张擦手纸,比如公交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比如大厅里只剩下一把免费取用的雨伞……假如每个人都替他后面的人想一想,那么公园的长椅就会永远有座位,洗手间里的擦手纸就会永远用不完,所有免费取用的雨伞也永远会至少剩下一把……你想想,这个世界,是不是更美好、更有人情味?”
“可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做吗?”女儿仰着脑袋问。
“正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这样做,所以我们才必须这样做……永远给别人留一把伞,在现在,或许是一种品质;在以后,可能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选自《银川晚报》)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默契()措()手不及
2.文章第一段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你认为雨伞“就像一位等待召唤的士兵”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4.女儿为什么要打最后一把伞回家?母亲是怎样认为的?
5.你对这位母亲的做法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见解。
强化训练三
温暖的大呼噜
流沙
上海铁路新南站没有建起来的时候,那里是一片低矮破旧的民房,成了许多外来民工的集居地。从地铁一号线的站点出来,是一条窄窄的路,路面坑坑洼洼,路的尽头就是地铁东方旅馆。
我选择这家旅馆,是因为地铁里到处都有它的广告,而且价格便宜,每晚只要50元。旅馆四五层的样子,住的人挺多,我经常看到穿制服的地铁工作人员出入,可能这家旅馆同时也是地铁职工的宿舍吧。
五年前的春天,我住在这家旅馆,与我同室的是一个中年人,很胖,头发凌乱,开始我以为他是一个过路的民工。他老捧着一本地铁驾驶方面的技术书,孜孜不倦的样子。我很奇怪,一问,他说他是广东人,深圳马上要开通地铁了,他是到上海来接受培训的,培训项目是地铁轨道检修。
晚上,他问我:“你什么时候睡?”我说:“我一般在11点左右。”他说:“那好,我也到1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5年中考作文主题阅读训练(2)讴歌风土人情 下一篇文章: 2015年中考作文主题阅读训练(4)履行责任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