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19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87分) 一、文言文(共38分) 考生注意:(一)(二)(三)为选做试题。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第1题—第6题。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将你选定的一组符号填在答题纸上。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 ,清泉石上流。 (2)纷纷暮雪下辕门, 。 (3)疏影横斜水清浅, 。 (4) ,似曾相识燕归来。 (5)《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游鱼动态并表现潭水清澈的一个句子是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行拂乱其所为 行( ) 3.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明 )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4题—第6题(7分) 弈 喻(节选)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学者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予观弈于友人所。 6.“予赧甚”的原因是 。(3分)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 ,江清月近人。 (2)山重水复疑无路, 。 (3)半亩方塘一鉴开, 。 (4)一年好景君须记, 。 (5)《登泰山记》中,描写在日观亭遥望天边日出最初景象的一个句子是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乡之行劫缚者 行( )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谋( )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4题—第6题(7分) 周 处(节选)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古人贵朝闻夕死…… 6.本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3分)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 ,志在千里。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 ,吹面不寒杨柳风。 (4)纸上得来终觉浅, 。 (5)《桃花源记》中桃源人陈述其祖先来此绝境原因的一个句子是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行道以利世也 行( )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病( )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4题—第6题(7分)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苟富贵,无相忘。 6.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可以看出,陈涉是一个 的人。(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7题—第10题(12分) 斗牛与飞雁 有藏戴嵩①“斗牛”②者,以锦囊系肘自随,出于客观。旁有牧童曰:“斗牛力在前,尾入两股间,今画斗而尾掉,何也?” 黄荃③画“飞雁”,头足皆展。或曰:“飞鸟缩头则展足,缩足则展头,无两展者。”验之,信然。 【注释】 ①戴嵩:又作戴松,唐代名画家。②斗牛:戴松所画的“斗牛”图。③黄荃:唐末西蜀政权的宫廷画师,擅长花鸟画。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出于客观 观( ) (2)尾入两股间 入(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或曰:“飞鸟缩头则展足,缩足则展头,无两展者。” 9.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3分) 10.本文的作者是苏轼。请用一句话简介你所了解的苏轼。 (3分) 二、现代文(共4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题—第13题(19分) 多一些宽容 ①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②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 、 、 、 。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广的胸襟。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然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③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在道德规范基础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要把对他人的宽容与对错误的批判统一起来,面对违反原则的行为,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健康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 11.从第①段中看,“宽容”的意思是 。(3分) 12.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8分)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 、 、 、 。 13.(1)如果你的身边有人心胸狭窄,不能与人和睦相处,你将怎样对他进行劝说?请写一段劝说文字,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 (6分)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心怀坦荡 斤斤计较 迥然不同 亲密无间 (2)请另写一句有关人格修养方面的格言警句(或成语、谚语)。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第18题(30分) 第三十九个 ①雨桑看着眼前那些缺胳膊少腿的桌凳和身后那块油漆剥落的黑板,她有些愣了。“这就是我坚决要求来的山村小学的教室吗?它是那样地破,破得像枯败的树叶。一个师范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就要在这样的地方度过一生吗?”她在心里问自己。尽管来这之前,她有许多思想准备,而且已经对这个地方的贫穷落后作了最充分的考虑,可是眼前这些低矮潮湿的小茅屋,还是令雨桑大感意外。 ②老校长夫妇来到学校,请她到他们家里吃饭。雨桑知道老校长夫妻俩都是上世纪60年代上海毕业的中师生。老校长戴着的一副眼镜,断了腿,是用一根细铁丝连起来的。校长的老伴已经成了一个山村农妇,三十多年的乡风已经把她身上大上海的印痕吹得干干净净。看着老校长夫妇爬满了脸的沟壑,雨桑心里生出了敬意,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凄凉,她从老校长夫妇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即来之,则安之,她想不管怎样也要干上一段时间。雨桑不想让别人嘲笑自己。 ③第一天上课,雨桑就发现五个学生没来。她强打精神给那少得可怜的七八个学生上完课,回到宿舍趴到床上就大哭起来。哭累了,一抬头,发现床边有许多亮晶晶的眼睛正在静静地注视着她。她知道这些都是她的学生。“大姨,啊不,老师,您不要生气,我知道李大妮为啥没来上学,肯定是在家看弟弟妹妹呢。”有一双眼睛说话了。“是啊,是啊,老师,您不要生气,赵小妞肯定是在家照看她娘呢。”又一双眼睛说话了。屋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嚷开了。雨桑忙说:“老师不生气了,老师不生气了。”孩子们走后,雨桑坐在床上沉思起来。 ④雨桑决定挨个走访那几个没来上学的孩子的家。她觉得她应该这样做,她在这里一天就应该担负一天的责任。从最后一个孩子的家出来,天已经黑了,刮着风,浓重的夜色在雨桑面前铺开。这一夜,雨桑失眠了。家长们的话让她心里难受。他们说这白家岩自从有了小学,老师就跟走马灯似地换,那些老师一个个来的时候都是高高兴兴的,走的时候都灰着脸,很多老师走的时候连招呼都没打,偷偷卷了铺盖,怕山里人留他呀。村子里的人心热了一阵,又热了一阵,到了最后就变得冰凉,谁来谁走也不闻不问了,都怪村里人穷,不能怪人家嫌弃,就认命了吧,谁叫咱穷呢。第二天早上雨桑起床一推门,发现门前有两个烧得变了颜色的泥团,一摸,还热着呢,放到地上一磕开,里面是两个烤熟的小鸽子,雨桑的眼睛湿润了。 ⑤老校长病倒了,得的是绝症。老校长出殡那天,村里村外的老老少少把老天的脸都哭沉了。老校长在山沟沟里干了一辈子,埋葬也按山里人的老规矩——土葬,儿子得摔瓦盆。老校长没有儿子,村子里的小伙子都争着给老校长当儿子,老校长的棺材前摔碎的瓦盆片堆积了半尺厚。雨桑默默地站在老校长的墓碑前,她想起老校长临终前对她说的话:“你是咱白家岩的第三十九个老师啊。”雨桑突然觉得肩上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⑥埋葬了老校长,雨桑对着白家岩的老老少少们说:“我想提前在白家岩的墓地立块碑,碑上就刻这样的字:第三十九个。好吗?”人们看着老校长的土坟。这时太阳升起来了,坟上的黄黄的土在阳光下闪着光。仰头看看天,天很远很蓝,人们都没有说话,很久很久。 ⑦突然,人群沸腾了,大人孩子的欢呼声像阳光一样飞溅起来,把整个村子染得一片辉煌。什么东西流到嘴角,咸咸的,雨桑知道,那是幸福的泪。 14.第②段画线词语“即来之,则安之”中的错别字是 ,其正确的写法为 。(3分) 15.第④段加点的“这样做”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从中看出雨桑具有 的品质。(4分) 16.第⑥段中,雨桑想在白家岩的墓地上提前立碑,这表现了她 的意愿。促使雨桑发生转变的原因是: (1) ; (2) ; (3) 。(12分) 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30字左右)(3分) 18.你认为文章的结尾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80字左右)(8分) 第二部分 写作(63分) 19.请以“留下成长足迹”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 (2)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上一篇文章: 2006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 下一篇文章: 盐城市2006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