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见光辉草木也多情
——例谈记叙文写作技巧之以小见大
周小峰
【导引语】
当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讲故事的人》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结束时,听故事的人全体起立,用持续近3分钟的雷鸣般掌声向莫言致敬,无人离开。《讲故事的人》讲的都是小事,虽然没有明确提到民族和国家的概念,但是却以小见大,这何尝不是莫言对土地、家乡和国家的诉说呢。莫言母亲在塑造莫言人格的同时,也在塑造我们这个民族的家国风范,无数像莫言这样的小家的“家”格魅力奠基了中华民族大家的“国”格魅力。
以小见大是记叙文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滴水见光辉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运用此法便于选取材料,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挖掘,耳闻目睹,琐屑小事,俯拾即是,皆可作为写作的素材。初中基本篇目有很多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如《七根火柴》、《枣核》、《一件小事》、《背影》、《荔枝蜜》等等,可见许多作家都是善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的。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于小事中见大情”、“于小事中见大理”、“于小角度中见大社会”等来关注社会、感悟人生、诉说真情,从而做到以“小”见“大”。
【醉悦读】
(一)不放弃的是母亲
史连永
我中考的时候,正是热火朝天的夏天,隆隆的打麦机声,响遍全村的每一个角落。
中考的头一天,我家和邻居家的门口,已经堆满从地里收割的麦子,邻居家的打麦机也安置完毕,准备彻夜奋战,颗粒归仓。
母亲焦急得很,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嘴里嘟囔着,这一夜怎么熬过?我在一旁,深知母亲内心深处的担忧。那时农村,把考学作为唯一的出路,也是一考定终身,今夜,明天,决定我的命运。
我小小年纪有一个毛病,一有重大考试就失眠。所以,如果邻居的打麦机隆隆响起,我就会彻夜不眠,第二天的考试不敢想象。
母亲来到邻居家。我从屋里隐隐约约听到门口母亲的好言好语。
邻居似乎不买账,他用一句话回绝了母亲:你见到咱村考上学的有几个?你家儿子还能考上学吗?不要你家儿子没考上学,也耽误了我家打麦子。邻居的话不无道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我村考上学的还真没几个。考学简直是抓大奖。
母亲苦苦哀求,邻居还是不同意。屋外母亲的声音大了,有点火药味儿。父亲自感不妙,出门把母亲劝回,父亲也劝阻母亲,不要对学习成绩不太突出的我抱太大希望,何必伤了和气。
母亲瞅着我,眼里充满执着和希望。母亲怔了半天,心结未解。叫来父亲,把粮食囤打开,装了一口袋麦子,颤颤巍巍,扛起麦子袋,起身蹒跚出门。我傻愣愣地望着母亲,我不知母亲这是做啥。父亲追了出去。过了好半天,母亲和父亲空手而归。
一会儿,邻居扛着那袋子粮食出现在我家门口。大嫂子,你这是做什么?明天我家再打麦子,让你家孩子睡个安稳觉,考个好学校。
后来,我才知母亲为了不让邻居打麦子,送给他们一袋粮食,作为交换。母亲的爱子之心,打动了邻居,邻居又把粮食送回来了。
那一夜,很安静,我睡得很香。当我醒来的时候,母亲拿着扇子睡在我的旁边,我知道母亲用扇子给我驱赶暑热,一夜未合眼,天明才小睡了一会儿。
苍天怜我,母亲盼我。我如愿考入了理想的学校,跳出了农门,有了城镇户口。那年代,多么光宗耀祖,意味着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母亲喜极而泣,摸着我的头,说了一句,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母亲的话深情而厚重,我内心更清楚,我的成绩完全靠母亲的支撑。
我来到了城市,参加了工作。遇到困难,总是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对我的不放弃,母亲在我的生命里注入了自信、勇气、希望。我会昂起头,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摘自 2013年05月26日《齐鲁晚报》)
【精评·点拨】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3年宁波中考作文题目:《2013 我的夏天》点评 下一篇文章: 中考记叙文写作:议论文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