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基础知识(共30分,每题2分)  将下面各题答案的字母填在上面相应的表格中。 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阴晦(huì) 蓦地(mù) 贻害(yí) 瑟索(sè) B.攒击(cuán) 脑髓(suǐ) 跻身(jì) 翕动(xī) C.蹉跎(tuó) 贵恙(yàng) 底蕴(yùn) 坎坷(kě) D.孱弱(chán) 鞭笞(chī) 腹诽(fēi) 嗤笑(chī)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懊丧 荼毒生灵 义愤填膺 毕恭毕敬 B.潮汛 掩旗息鼓 白鹤晾翅 千里迢迢 C.戏谑 敷衍塞责 怨天尤人 蝇营苟狗 D.魅力 笔耕不辍 费寝忘食 肆意行猎 3.下列判断失误的一项是: [ ] A.“腕”字,用部首检字法应查“月”部,用音序检字法应查“W”。 B.“铃、玲、龄、拎”四个字的声旁相同,但读音却不完全相同。 C.“皮”字,第一笔应是“丿”。 D.“糙”字,共十六画,查“米”部。 4.为“友邦人士,莫名惊诧”这句话中红色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 A.说出 B.名声 C.明确 D.名称 5.为“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这句话中红色词语选择 正确的解释。 [ ] A.不公平 B.不公平的事 C.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D.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 6.下列红色词语在句中的感情色彩具有贬义的一项是: [ ] A.不错,汉语有丰富的宝贵遗产,值得咱们骄傲。 B.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C.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 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 D.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7.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主语) B.从此以后,我知道一切人类的工作如要完善而有价值,应当是怎 样做法的。(宾语) C.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补语) D.在这个时期,一位艺术大师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教训。(状语) 8.对下面句子结构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递进关系 的复句) B.在工作、学习、练兵的间隙里,谁没有使用过纺车呢?(单句, 主语是“谁”) C.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 愉快。(转折关系的复句) D.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并列关系的复句) 9.下面复句划分的层次和句间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去,‖天一晚又一 并列 盆一盆端进来,│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 转折 B.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但我的桃树却 选择 转折 使我每天能看见它。 C.大家用自己纺的毛线织毛衣,‖织呢子,│用自己纺的棉纱合 并列 并列 线,‖织布。 并列 D.纺织,不只在经济上保证了革命根据地的军民有衣穿,‖不只使 并列 大家学会了一套生产劳动的本领,│而且在思想上教育了大家。 递进 10.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谁也不能否认李白不是中国唐代的伟大的诗人。 C.鲁迅的一生是用他那只笔与敌人进行不妥协的,极其顽强、坚韧 的斗争的一生。 D.只要落实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才能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11.对修辞方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项是: [ ] (1)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2)咱们做人要做现代人,写文也要写现代文。多向前看,少向后 看,这不很好吗?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A.(1)比喻 (2)对偶 (3)排比 (4)排比 B.(1)拟人 (2)反问 (3)拟人 (4)拟人 C.(1)拟人 (2)设问 (3)比喻 (4)夸张 D.(1)比喻 (2)反问 (3)排比 (4)对偶 12.对议论文知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这 三要素,此外还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 B.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或者立论驳论相结合,都有明确 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 魂。 C.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 逻辑关系纽带。 D.把握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 文的语言往往很具体形象,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 容。 13.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他( )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 早晨没有发现它!” (2)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 )起一只贮 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 (3)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 ),“沙场秋点兵”或者能有那种 气派。 A.(1)吝惜 (2)擎 (3)壮阔 B.(1)兴奋 (2)拿 (3)壮观 C.(1)珍惜 (2)举 (3)热烈 D.(1)吝啬 (2)端 (3)雄伟 14.下列作者、作品不对应的一项是: [ ] A.吴伯箫 《记一辆纺车》 B.臧克家 《有的人》 C.刘禹锡 《爱莲说》 D.曹操 《观沧海》 15.同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B.我想: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 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C.呜呼!其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这段文章出自《__________》这篇课文,作者是________。(2分) 2.这段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作者用“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伯乐不常有”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2分) 4.请按原文写出这篇文章第二段中千里马的遭遇的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我希望他们不( )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 )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 )生活,( )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解释词语。(2分,每词1分) ①展转 ②恣睢 2.“他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给文段中的括号处,挑选最恰当的词语,依次写出序号。(1分,错1个扣0.5分,扣至1分止) A.而 B.再 C.也 D.又 填写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语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在文章中起了______ _____的作用。(2分) (二)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点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 )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2分) 2.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1分,每字0.5分) 捕禁( ) 杀戮( ) 3.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标点。(1分,每个标点0.5分) 4.“友邦人士”所用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好个“友邦人 士”’的实际含义是______________。(2分,每空1分) 5.这段文字运用的四种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6.这段文字所批驳的敌方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三)“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这部分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这是一篇以 _____________的艰苦生活为背景的短篇小说。(2分) 2.“记住,这,这是,大家的!”“大家的”在这里指____。 (1分)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比喻句表现了无名战士的思想感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作文(40分) 题目:《一件令人深思的事》 要求与提示: 1.写一篇侧重记事的夹叙夹议的文章; 2.“深思”二字在题目中包含议论成分,可根据自己所见、所 闻,或亲身经历的事发表感想,给人以启发,引人深思; 3.700字左右,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