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场作文中,文章的思想内容固然重要,而表现形式技巧也不可轻视。笔者从历年考试俄文中发现,许多学生因语言于瘪、缺乏文采、平淡无奇而严重失分。其实,有些应试作文材料一般,可是经过作者巧妙“打扮”,就变得新颖闪光,使人耳目一新。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归纳了一些比较简单新颖别致的“打扮”秘籍。可以快速在中考作文中抢分。
秘籍一、精雕题目,“抢分”开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透视文章的思想内容。有些题目没有丝毫新意,让人一看就不想再看内容。这样的题目怎能给阅卷老师留个好印象。如以“母爱”为话题的文章,很多同学会写成《我和妈妈》、《难忘的一件事》、《我的妈妈》等作题目,这些题目在考生心中似乎是“万能题目”。当然就显得平淡无奇,若能换成《母爱如水》、《宽容的手》、《烛光》等,就具的一定的吸引力、感染力。相信会让批卷老师眼睛一亮,自然会提高老师的评分。
秘籍二、活用技巧,包装“抢分”
除题目以外,在写作表达的过程中,包装打扮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一篇文章的主体所在。当然这部分应该是“打扮”的重点,要花大力气,多方位立体包装。
一、引用诗词名句。
名言警句、诗词是古今中外文化中最精炼、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正确的运用它,将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名言诗词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巧妙仿写套用。如下面一篇中考作文片断:青春无烦恼,不言愁。我喜欢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因为没有愁,所以便不识愁的滋味。所谓的愁绪满怀,多愁善感,那是无愁的青春独特的表现。
这个片断就巧妙地直接引用了辛弃疾的诗词,分析了无愁是青春独特的表现,说理充分,具体形象而不空洞干瘪。又如:昨夜月朗星稀,沉读不知疲倦。试问催我人,却道懒虫一个,知否?知否?读书趣味多多。
该考生巧妙套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活生生地再现了宿舍里有人读书无味,恋床不起;有人痴迷于书的场景。这种巧妙的仿写套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选用成语。
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国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语言精华。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独特的表达功能。如:妈妈不甘示弱。她早有心计,要我介绍一些有关饮食菜肴的信息。我就拼命投其所好,介绍现代饮食的五大趋势,十大营养食品,有助于防癌的食谱-------妈妈不但学得认真,还能“立竿见影”,随即在厨房里结出硕果,犒劳大家。
这段话运用“不甘示弱”、“投其所好”、“立竿见影”等成语,把读报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写得有声有色。
三、运用俗语、谚语、歇后语。
俗语、谚语、歇后语较之诗词、成语,似乎不能登大雅之堂。实则不然,好的俗语、谚语、歇后语能收到出奇制胜、雅俗共赏的效果。就如吃多了大鱼大肉之人对新鲜蔬菜水果的喜爱。如《红楼梦》中作家为了突出尤三姐刚烈性格的一段话:“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呢!-------”
只这些通俗易懂的话语,把一个泼辣大胆的尤三姐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四、渗透科学术语。
适当地渗透其他学科的语言,能使作文语言活泼、新颖。如:《陈毅市长》齐仰之的一段话“朋友?工作的时候只有元素、分子量、化合、分解是我的朋友!------好,你说吧!-----不,我早就声明过,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绝不会溶解在政治里。------我是化学家,我干吗要去参加政府召开的会议?”
这段文字中,作者用“元素、分子量、化合、分解”,“ 绝缘”、“溶解”等化学术语,使文章的语言幽默诙谐、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含蓄性、风趣性和幽默感。
五、 运用修辞。
恰当地运用修辞,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能把话说得既明白无误,又极具艺术性、感染力、表现力。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1、排比的运用会使句式整齐而有气势,能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如:该面对的,绝不逃避;该执着的,永不怨悔;该舍去的,不再留恋;该珍惜的,好好把握。
以排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年轻人的执着追求。
2、比喻、拟人能把描写对象写得具体形象,生动传神,或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是上浅下深,好像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这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开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段文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紫藤萝开花的盛景。动与静、情与景高度的统一。
秘籍三、体裁创新,样式“抢分”
近年来中考作文一般都采用自拟题目,自选体裁的形式,这就使新的中考作文体裁层出不穷。常见的有:曲艺体、书信体、日记体、童话体、试验报告体、自序体、几何证明体、病历体、访谈体、自传体等。虽然体裁形式变了,但主体部分仍是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这样能使人感到亲切,新颖。如:有同学以《班长的烦恼》为题,将表达的内容装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习题:好朋友该不该管。已知:午自修时好朋友小华吵闹。求证:是否应该汇报班主任。基中证明的过程就是说理的过程,另外还有老师的批改和订正两个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