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打造满分作文,从冠华作文网开始!
网站首页
中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中学作文 | 中学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中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中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专家作文辅导:打通阅读和写作的通道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2/7/2 15:02:0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寻路识斯真。”尽管叶老是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说的,但是我们同样能将其引到作文写作上来。如果这样,这里的作者就是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写作文应该是有路子的。关键在于我们语文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准路子,领上路子。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的路子也就是三个通道,老师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打通”。

打通阅读和写作的通道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项主要内容。学习语文的方法,就是多阅读多写作。这是大家公认的方法。既然是公认的,就必定有它的道理。多阅读,定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理解能力;多写作,能培养观察的习惯,锻炼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二者孰重孰轻,不好区分。但从文人们对二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阅读,才能写作顺利,产生精品佳作。唐代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代苏轼曰:“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元代程端礼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清代万斯同说:“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苟其不然,则胸中不能无碍。胸中不能无碍,则笔下安能有神”。俗话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经验之谈,数不胜数,但都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无数事实证明,写作的成功的确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可是广泛的阅读却不一定能使得写作成功。从二者比较来看,阅读相对容易,只要识字,就能拿书阅读。君不见身边不乏读书人,可曾写过一篇文章?或许你会说他们没有写作需要,只是没去写。然而就算是他们有了写作需要,甚至是非常急迫的写作需要,也不一定能写得出,即使写得出,也不一定能写的好。看看我们的学生,不就是这样的吗?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从家庭到学校再到自我空间,他们读的书不可谓不多;老师家长布置题目,每次考试分值都是很大,不能不说他们没有需要,可是最终有多少学生写出像样的文章了呢?曾在网上看到一位老师大发牢骚,痛斥以上读书作文论。他以自身的经历质疑到:“简直胡说,我读的书也不少,怎么就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呢?”记得当时我是边看边笑,似乎看到了那位老师愤怒的样子。笑后,我也做了一番探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日思来,认为是人们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尤其是没有打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通道。阅读与写作之间其实是双向互通关系,用图示表示,那就是:阅读 ? 写作,而在我们的意识中则是:阅读→写作,或阅读—写作,甚至是阅读与写作各自独立。如此,阅读无助于写作,难出像样作文也就不足为怪了。

怎样才能打通阅读与写作的通道呢?

不妨先看看名人们的介绍。

鲁迅先生在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作家邹韬奋在谈到自己读书和写作的体会时也说:“我所看到的书当然不能都背诵得出,看过了就好像和它分手,彼此好像都忘掉,但是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只要用得着任何文句或故事,它竟会突然出现于我的脑际,效驰于我的腕下。我所以觉得奇怪的是:我用不着它的时候,它在我的脑子里毫无踪影,一到用得着它的时候,它好像自己就跑了出来……我在当时暗中发现了这个事实,对于课外阅读格外感觉到兴奋,因为我知道不是白读白看的,知道这在事实上的确是有益于我的写的技术的。”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很好地打通了阅读和写作的通道,实现了阅读和写作的自由转化。因此,他们读得津津有味,写得轻松自如。

其实,这里所谓的打通,并不是简单的技艺,而是指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即每读一篇文章自然地思考感悟其写作方法,并有效地掌握这种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也就更能带动阅读,而且阅读时更能抓住关键。

至于阅读,那是有方法的。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心即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他强调了阅读时“用心”的重要性。南宋陈潮溪在《新语》中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的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鲁迅酷爱读书,并且讲究读书的“三性”,即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他往往带着问题读书,先大体了解书之内容,然后为自己提出一大堆问题:书上写些什么?如何写的?为何这样写?带着这些问题诚心诚意去读。读毕又问自己,假如我做这题又该怎样写?如此,与随意读相比收获甚远。茅盾经常采用“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式,形成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遍,消化式,汲取种种精华。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想想。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

反观我们以及我们的学生们,是这样做的吗?我们往往是休闲式的翻看,或看热闹似的寻求刺激。我身边就有几位非语文老师,学校阅览室的《人民文学》《收获》《十月》等那是每期必读,可他们每次写个总结都很费劲。再看学生自己是如何读书?要么地摊文学,要么心灵鸡汤……而且多为走马观花,“看着玩的”。按说每本教材都有经典文章,反复阅读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可惜又被我们语文老师肢解成条条块块,强行记忆一些所谓的答案,最终在脑中形不成完整的印象和深刻的回忆。几年下来,不仅阅读能力没提高,写作水平也只能在低层面上滑行。由此可见,造成当今学生理解力不强和写作文艰难,我们语文老师也是有责任的。

为此,语文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站在语文本质的高度来认识语文,站在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角度来观照语文,真正树立起打通阅读与写作通道的理念。在此基础上,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作用。因为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都是样本,是编者经过精心挑选,作为母语作品中的经典范文而入选的。无论在题材广泛、体裁广泛、内容广泛,还是在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写作技巧、文笔文风各方面都堪为后学垂范。语文老师要彻底抛弃“肢解”做法和说教形式,恰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体会、感悟,不但使其了解内容,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更要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奥秘。如此,也就与作文教学要解决的“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是不是最好”的基本问题形成衔接。这样,也就真正发挥出教材的“例子”功能。据说,台湾的语文课本每册只有12篇文章,但学期下来学生的收获依然很大,老师多方面引导,学生当然有多方面受益。例子不必太多,能掌握方法,触类旁通即可。孔子“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古训,仍响在耳边。国培期间,聆听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讲座,他亲口说到自己给学生讲《鸿门宴》,文章前三行就将近用了半个小时。例子是要让学生真懂的。

在学习例子的过程中,老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阅读”对写作的指导作用。 实施“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根据作品特点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仿写、改写、扩写、缩写、补白练习等,通过有指导的“读”促进“写”,同时以“写”促进“读”。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法,不能空讲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也就是体验的过程和积累的过程。

对于语文的学习,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光靠课堂上的几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老师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将学生引向日常的阅读和写作。这是课堂学习效果的巩固,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拓展。没有这方面的功夫,只停留于例子的层次上,还是难有大的长进。实施了这方面的练习,又有了老师的恰当引导,学生很多的无意义阅读也顺理成章就变成了有意义阅读。这就是老师们鼓励并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好处。一旦养成了习惯,课余写点随笔,记记日记,也就不在话下了。

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二者看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提高这两方面能力,就要对他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仅不能孤立看待,更关键的是要彻底打通它们之间的通道。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