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裁式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对自己的文稿总是反复修改,最终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剪裁式就好比先从深山荒野中拾来一堆大理石,然后细心雕琢,最后制成各种精美的石雕艺术品。一般而言,调查报告、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及长篇通讯等文体,适宜采用这种写作方式。
断续式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善于日积月累地做学问。晚年,他一边从事农业劳动,一边辛勤笔耕。每逢休息时,他就坐在田边树下用随身携带的纸和笔记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回家后便把它们投入瓮中,几年间竟积累了十几瓮。后来,他据此写成了著名的《南村辍耕录》。一般而言,日记、杂感通常可用这种写作方式。
提纲式 列宁一生写下了卷帙浩繁的论著。他在确定好一篇文章的主旨之后,就开始写详尽的提纲。第一步是把一张纸分为两半,先写左半部分,暂留右半部分;先写上章目,章目下写上节目,节目上标明几个问题。第二步是写上各章节的立论和驳论,把每一问题需要引证的材料、事例及引文的书名、页码排列编号,依次写到提纲下面。第三步是反复推敲、核对,把遗漏的问题补写在纸的右半部分,标明其所属的章、节。一般而言,篇幅较长的政论文章最适宜用这种写作方式。
腹稿式 鲁迅先生写作前往往是“静观默察”,“凝神思索”,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一挥而就。据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回忆,鲁迅的写作大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很少有整段的删改,草稿即是定稿。由于“腹稿”需要在腹中起草,在腹中修改,这就要求作者必须思路清晰,记忆力超强。一般而言,简短的随笔、杂文宜用这种写作方式。
爆发式 当代作家刘绍棠说,他遇到灵感爆发,就热血沸腾,而脑中一旦有人物形象活动或精彩话语闪现时,就拿出纸,洋洋洒洒地写起来,也不顾字迹潦草,只让汹涌的思潮一泻无余;等过段时间头脑冷静后,再作整理。这种写作方式因个人气质而定,没有兴奋、冲动和灵感是不行的。一般而言,写诗歌和散文最需要这种写作方式。
上一篇文章: 作文基本功——百字新事以及想法 下一篇文章: 2010年中考作文“八要八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