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激
西天残阳如血。
我遇见了两位老人,两位向我伸出双手的老人……
那是个夏日黄昏。唉,天气真热,我早已汗流浃背,于是骑着车,奔向附近的一家冷饮店买了瓶饮料。无意见我发现不远处一位老奶奶正盯着自己,我疑惑了——我根本不认识她呀。看见她手里提着的那只空空的麻布袋,我才知道,她是想要我手中的塑料瓶。
老奶奶衣衫褴褛,白发苍苍,两只枯井般的眼睛没有一点儿光亮。我的心被震动了!可是,这饮料怎么啦,怎么这么多呢,总觉得喝不完似的。我好不容易喝光,刚准备移步,低头发现眼前有一双手,那也是一双干枯的手——是一位老爷爷,头上的几根白发稀稀拉拉的,驼着背,老人的手向我手中的塑料瓶慢慢伸来。
我犯难了:给他吧,老奶奶先来;不给吧,他又伸出了手。只值一角钱的塑料瓶啊,你怎么给我出了这么一道难题呢?要知道,一向果断的我从来没有这么犹豫过。老爷爷终于拿过了我手中的瓶子。口中喃喃地说道:“谢谢,谢谢。”
老奶奶依然站在那里,瘦瘦的身体一直没动过。夕阳下的她,浑身被照成了青铜色,那双眼睛明明道出了一份忧伤。我实在无法面对她,于是冲进小店又买了一瓶饮料。迎着风一饮而尽。我拿着塑料瓶,带着一份沉重向老奶奶走过去。老人吃力地抬起双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老人的手在颤抖着,颤抖着。我猛地发现她的眼里闪出一丝亮光,那是残阳下一颗浑浊的老泪——老人家哭了。她颤抖着手接过瓶子,放进了麻布袋——我发现,袋子是空的,确实是空的!老奶奶什么也没说,我却能体会到那份发自心底的感激,一份让我内心变得沉重的感激。
夕阳就快落下了,风吹过一片紫云,将它遮掉了一半。
那一片残阳——似血。
(选自《中学生语数外》2002.11 作者:佚名)
[例文评点]
文章用景开篇,以景收束,两次写景的目的却不尽相同,前者在于衬出天气的炎热,后者是作者因“塑料瓶事件”而染上了沉重的思绪,表现出对老人命运的同情和担忧。成功的肖像描写是本文的另一个亮点。鲁迅先生强调,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人物肖像的特点,作者就注意了这点。文章对老奶奶“枯井般的眼睛”和老爷爷“干枯的手”的描写,以及对两位老人白发的描写都极为传神。另外,肖像描写在文中多次出现,前后照应,尤其是当作者把塑料瓶送给老人时,人物的细微变化让读者心中顿时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情感。
[文题之四]
题目:我眼中的________
要求:1.填充文题,自由作文。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构思点拨]
可填充为一篇写人文题。从内容上看,可写生活中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也可写历史人物,如李世民,康熙等;也可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林黛玉、唐僧等。从结构上看,可通过一件事来渲染人物形象,也可通过多件事刻画人物性格。从文体看,可写成一般性的写人记叙文,也可写成对人物进行评价的评论文。
[例文参读]
我眼中的林黛玉
<<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中考作文拟题失误、对策及训练 下一篇文章: 中考作文7大类专练系列作文专题突破训练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