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力提倡生活作文,这其实是一个老观念。作为中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但似乎生活不应是中学生作文的唯一源泉。
阅读是作文写作的另一重要源泉
首先,中学生的学习主阵地是学校,他们不可能像作家那样,长期投入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现在,在应试教育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中学生们不可能去作社会生活的主人。那么,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写出上佳的文章,其源泉就在课堂上,在课内外阅读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是书本。
其次,学生在书中阅读到的内容,是一种更广阔的生活。古今中外,可尽收眼底。而且更有利于中学生写作的是,这些“生活现实”基本上都是通过艺术加工,至少是经过了作者们精心锤炼过的,因此,可以更加直接地为中学生作文服务。
第三,中学生在阅读的空间里,不仅学到了作文中需要的“生活”,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材料,间接地从书本上了解了生活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书本中学到了作文所需要的写作技巧,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赋予的。如果我们说,阅读是写作技巧的唯一源泉,似乎倒不为过。
许多人主张多读多写,以读促写。毫无疑问,肯定是先有“读”,才有“写”,从这个意义上讲,“读”多了, 才能“写”得更好。也有人提倡 “以写促读”,这在某个阶段和层次上,也还可以站得住脚,但如果从整体上来把握,肯定是违背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和逻辑的。因此,对中学生来讲,加强阅读应该是更重于“生活”的一种写作需要。
情感也是写作的一个源泉
人们常说,情感是文章的生命,这似乎是在强调情感在文章的内容方面的意义,“实际上应该是指情感在文章形成的作用,没有情感就没有文章。这似乎是写作的一个永恒命题,不仅仅是指中学作文而言。
登山者情满于山,观海者情溢于海,才有华章出现。面对美好的景物、动人的场面,一个无动于衷、表情木然的人,不可能产生写作的冲动,即使写了,由于不处在最佳状态,也往往是平庸之作。
有了情感,自然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无情的山水,在有情人眼里,充满着情趣。有了情感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章的内容就可以一层翻出一层、层出不穷。白居易的《琵琶行》,写江上送别,忽闻岸上琵琶声,作者情动于衷,于是“移船相近邀相见”,听到琵琶女的弹奏,便飞驰起了自己的想象,音乐之声被描写得天花乱坠。又由音乐联想到了自己的过去,最后升华到一种理性的认识,“同是无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这一切都归因于“江州司马青衫湿”,千古绝唱源于一个“情”字。
有了情感,还会产生不竭的灵感和美感。人们往往认为、灵感源于生活的积累,但要真正迸发,情感的导引却是至关重要的。郭沫若创作《女神》时,情感使自己“作寒作冷”,于是灵感如火山爆发,不可遏止地涌现了出来。在平常状态下,《女神》是不可能降临的。灵感还是产生美感的基础,“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也出美景,写一篇美文,首先要有美的情感,这也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情感的力量是绝不可忽视的,只是现在中学作文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关注。
上一篇文章: 如何丰富自己的作文语言 下一篇文章: 应试作文应善于显巧藏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