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打造满分作文,从冠华作文网开始!
网站首页
中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中学作文 | 中学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中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中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考场作文易出的三大错
(作者:唐惠忠 更新时间:2006/10/7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我要投稿

 

 

一、审题不严,偏离题意

从全国2004年考场作文来看,考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少数考生根本不审题。比如福建卷提供了鲁迅等。个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要求任选其一作文,虽然写作范围相当宽泛,题意极其明白,但还是有约百分之一的作文偏离题意,竟然选择了题目中“10个”以外的人物为话题。这表明一部分考生审题意识实在淡薄,或者在考场上过分紧张,心理不镇定。

二是有些考生对话题中关键词的理解有偏差。比如面对“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  有考生写了篇《自信和谦虚》,“谦虚”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虽有关联,但毕竟不是一回事,作者对话题的理解显然不够准确。

三是单方论述偏离主题。2004年十五道试题中,关系型话题作文多达十道。为数众多的考生面对“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这类试题考虑不周,单方面阐述“走自己的路”,写成类似“自信人生”之类的作文题,忽略了“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者一味论述“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相信自己”这一方面。这类作文不管材料、文采如何出色,得分一般只能在37分以下。

四是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比如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

以上四类考生犯了高考作文的大忌——审题错误,最终吃了大亏。这都是理解力不高的表现;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是近年来一直宣传“降低审题难度”,误导了部分考生。

二、心存侥幸,套用范文

有些考生考前背了不少范文,预备一上考场就把它们搬出来,以为这是“锦囊妙计”,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与话题毫不相干的考场作文,甚至有考生在写“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时,把“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论全文抄了上去。“聪明”一点的考生,会“穿靴戴帽”,先把话题材料抄一遍,然后不管所背范文跟试题有没有关系,套上去再说。但火眼金睛的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便毫不客气地将其打入五类卷。这些同学如果老老实实地写,不一定写不出好作文,为什么非要生搬硬套呢?如此一来,“聪明反被聪明误”,活生生地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三、盲目求新,弄巧成拙

部分考生不是首先考虑内容,而是刻意“创新”,胡乱阐发,他们的作文写法上变形夸张,不伦不类,被阅卷专家戏称为不是写作是炒作,不像作文像游戏。比如有的考生把作文写成一份试卷,有的写成了一道数学证明题,有的写成了一份实验报告,有的写成了一份寻人启事,还有的写成了忏悔书等等。如果形式和内容相符合,这样写确实可以锦上添花,让人眼前一亮,但事实上,不少考生是弄巧成拙,作文形式和内容完全脱离。其实,一定的文体总是为相应的内容服务的,文体需要创新,那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决不能光在文体上打转转,为创新而创新。作为中学生,还是要打好基础,熟练地掌握几种常用的文体,这才是正道。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