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大盘点及满分作文解析
2008年中考早已经结束,可对中考试卷的研究和分析还在继续。08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在保持上年试题开放性和自由性的基础上,更加贴近了考生的生活实际,作文的认识也更趋于传统和理性,更加回归写作的本真。
一、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大盘点
仔细盘点今年27个省市111套试卷的中考作文题目,我们不难看出:试卷的结构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大有“回归”之势,分别占试题比例的38%和31%;话题作文的“潮水”正慢慢消退,仅占试题比例的17%;材料作文所占比例有所提高,由去年的6%已升至14%,这说明命题人的意图或者观念正在发生着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或者同学在作文的教学或练习中要注意到这些潜在的变化,在课上课下要进行多种文体的训练,以适应试卷的不断变化。具体说来,今年中考作文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命题、半命题作文“来势凶猛”
命题作文是各类作文的根,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大有“回归”之势。命题作文的题目首先从形式上大体分为两种。一是直陈式,比如北京市的作文“向前,向前,向前”,江苏省扬州市的 “回家”;一是材料引述式,比如重庆市的作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湖北宜昌的作文“我的季节我作主”,前面或者后面都有一则材料帮考生立意,来拓展写作的空间。第二种形式无疑给考生带来了更多的书写角度,但也因为材料的存在,往往让某些考生误把命题作文当成话题作文来写,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有些遗憾。
其次,从立意的角度也分两种形式:一是立意型命题。如江苏盐城的 “温暖的时刻”、浙江温州的“下雨天,真好”等,此类题目一般范围清楚、立意明确。盐城的作文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时刻”,强调特定的时间,考生要选好自己所要写的那一刻的情况,当然关键要看前面的修饰语“温暖”内涵的确定了。“温暖”,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它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无论怎么选材,紧紧扣住“温暖“二字,你的文章就不会跑题。
总之,无论是立意型命题,还是非立意型命题,都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标题的每一个语素,从中读出命题人考查的方向和意图,做出较深刻的立意,写出优秀的文章。
半命题作文是一种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的作文命题形式,既有“命题”部分所体现的限制,不能漫无边际地信手写来,又具有话题作文的部分开放特征,横线上的内容完全可以由考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自我情感生发的需要来拟定,千人可有千面。从形式上看,有两种命题模式:一是题目独立出现,比如山东荷泽的“我依然_______”,二是题目与提示(导语)相结合的形式出现,例如江苏苏州的“聆听_____”,前面就有导语出现,帮助考生审题立意,使考生进一步扩大了创造的空间,实际上已经把半命题作文和全命题、话题作文的距离拉近了,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写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文章来。总之,无论哪种形式,都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以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更便于发挥考生的个性。
2、各种人称大荟萃
人称,在作文语言的表达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人称不同,表达效果不同。纵观这一百多个作文题目,用第一人称命题的就有20多个,保留了对自我的审视、张扬个性、以我的眼睛看世界的主流特点,如上海的“我眼中的色彩”、浙江衢州的“我们这帮人”;用第二人称的题目有3个,如新疆乌鲁木齐的“离不开你”、湖南常德的“和你在一起”,题目中虽然“你”是主体,但在叙述的过程中仍然离不开“我”这个叙述的主体,只是写作者关注的对象发生了变化,陈述的角度变为直接倾诉,更加拉近了“我”和“你”的距离,而且“你”具有不确定性,人、物皆可,也拓宽了写作范围。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并存的有2个,如江苏无锡的“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江苏常州的“你在我心里”;三种人称并存的如湖北恩施的 “真情源自你我他”,命题人让“你”“我”“他”真情流露,书写美好的人生。另外,涉及到“自己”的就有4个,如山东潍坊的“画一扇窗给自己”、辽宁沈阳的“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这些虽然没有直接以人称的形式出现,但也可以说是第一人称的一个变体,让考生尽情地挖掘内心深处的美好、人彰显人生中积极进取的情怀。
3.关注社会热点,淡化地方文化色彩
2008年作文试题与往年相比,一改往日淡化热点,注重地方文化色彩的特征,转而紧紧关注社会热点,淡化地方文化色彩,这些题目的出现可以说出乎了大多人的意料,但又仿佛又在意料之中。这种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文体,题目大都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审视现实,探讨人生;既强调情感体验,又注重了事件的真实性,不由不让人击节赞叹。
2008年5月12日汶川那场大地震,带给人太多震撼,市社会一大热点。所以,今年很多题目,考生都自觉不自觉地向这个事件靠近。像江苏省苏州市的“聆听 ”,就有考生以“聆听生的呼唤”来写不同人对“生”的不同呼唤。既有老师在地震来临时让同学逃生时的热切呼唤、还有来自自己心灵最本真的呼唤,更有同学之间在危机时刻相互支撑的深情的呼唤、又有灾后第一时间赶到的武警官兵的急切呼唤。每一种呼唤都同样的发自肺腑,可谓声声情,字字泪,感人至深。还有好多题目可以运用这个热点的内容来行文,比如北京的“向前,向前,向前”、上海的“我眼中的色彩”等等题目,更不用说浙江绍兴直接让考生给家长写信动员父母多给灾区捐款和甘肃平凉要求阅读地震材料后作文的题目,以及四川本地的那些作文题目了,更是直接地扣紧了“地震”这个热点,来谈内心、来谈精神、来谈爱、来谈奉献、来谈信念等主题,由于考生有亲身经历,谈起来更有真情实感,从而打动读者。
4、真情实感文章多,无病呻吟现象少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事实上,学生作文中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的现象往往客观存在。因此,2008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如2008年徐州的题目“成长回眸”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一考生选取了成长中几个真实的小故事,让初三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尽显字里行间,那在生活中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给人带来似曾相识之感。相似的还有广西南宁的“一个让我________的日子”,吉林长春的“聊一聊快乐的往事”。这些考题都很贴近学生生活,便于考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梳理,便于考生说真话,述真情。
还有的命题者力图通过中考作文命题,对考生的思想修养提出一定要求,启迪他们思考现实,思考自我,思考人生。比如陕西卷的题目“做个有心人”,四川达州的题目“站起来”及别用____的目光看____,这些题目都会让考生在完成文章的同时独自对自己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另外,作文题提供了多元选择的可能:内容上、思想态度上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写自己独到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按自己的生活积累与学习积累展示自己。比如江苏扬州的题目“回家”,这里的“家”不仅只指我们身体的休憩之处——一处真真实实的处所,它也可以指妈妈的怀抱、爸爸的肩膀、老师赞美的眼神,更可以指我们心灵的归依之所——精神家园,甚至可以指某个小作者所写的传统文学的回归现象。
二、2008年中考作文满分亮点分析
每年都会出现考场满分作文,每年的作文都会有其独特的亮点。今年的满分作文也不例外,无论语言上、结构上还是立意上都有其亮点。具体如下:
满分亮点一:妙笔生花之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之所在。
1.富有诗意。比如江苏苏州一考生在《聆听书之声》里的句子“静静的夜,月亮在窗外流连,点一盏青灯,捧一杯香茗,坐在洒满清辉的窗前,静静聆听书中声音”,开篇即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那静静的夜,那昏黄的灯,那朦胧的窗,诗意无限,让人无比向往。
2.妙用整句。如江苏一考生在《聆听自己的心声》一文里的句子“流星划过,我却错过了许愿;草儿再生,我得到了坚强”,这个整句工整而有节奏,前面否定,后面肯定,句式灵活多变,句意丰富有序。
3.蕴含哲理。如重庆一考生在文章《痛苦,是一笔财富》里的“痛苦与孤独往往能使一个人日臻成熟和伟大”的句子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回味无穷。另一位考生则在文章《痛苦与美丽》的题记“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更是道出了成功的秘诀,也给人带来深深的思考。
4.旁征博引。江苏一考生的《聆听书之声》中,既有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伤,也有“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忧愁,还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又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更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观。这些诗句的引用,无不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体现出小作者丰厚的古文功底,彰显了文采。
5.妙用修辞。如江苏苏州一考生在《聆听东坡》里连用几个反问句在增加了语言气势的基础上更带给读者深深的思考;另一位考生在《聆听自己的心声》里用了一个排比句再现了自己中学时在操场上的幸福时光;还有一个考生在《聆听书之声》中运用了移就的修辞,从具体事物的“挑”,到抽象之“希望”“未来”之“挑”,丝毫不给人不合理之嫌;更有一个徐州考生在《成长回眸》里把初三生活比作“咖啡”“老虎凳”,喻体不仅新鲜而且愈品愈有味道,初三之“苦”,尽在这两个比喻中。这些修辞都给文章增加了或多或少的亮色,让文章文采斐然。
满分亮点二:不拘一格之结构
今年中考作文,“文体不限”“文体自选” 给予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形式上的创新也是“构思新巧”的较好体现,同时考生的创造性思维、个性也能得到展示张扬也因此赢得了满分。
1.实验报告形式。如河南一考生在《送你一个合作的喜悦》里就采用了实验报告的形式,点出了合作中“放弃”“高傲”“努力”等不同态度得到的不同结果,指出了“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且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2.先抑后扬手法。江苏盐城一考生在《温暖的时刻》运用的欲扬先抑手法给文章增色不少。开头先写小区里的一些“阔爷阔妇”们见到老钱摆出一副不屑的样子的做法,再到后来在老钱的感召下主动加入到铲雪的队伍中,这不能不说是榜样的力量在起作用。这种手法的运用,更好的彰显了人物的魅力和精神。
3.活用教材结构法。如江苏扬州一考生在《回家》一文巧妙借鉴诗人余光中的名作《乡愁》的结构,用“小时候……后来啊……而现在”,搭建起全文清晰而层递的结构,表达了不同人生阶段对“回家”的理解。
4.故事新编法。如北京一考生在《向前,向前,向前!》里由韩愈上《佛骨表》遭贬潮州一事联想开去,借助梦境跨越时空,让东晋、北宋的两位古人陶渊明和周敦颐,来和韩愈聚首言志,所说的话还紧紧扣住了几个人各自的性格特征,很有个性,在小作者的精心导演下,上演了一幕“关公战秦琼“式的好戏,这构思堪称绝妙!
5.情景再现法。如江苏苏州一考生在《聆听生的呼唤》里,小作者把自己假想为一位地震幸存者身临其境,再现了汶川那一性命攸关的特别时刻,角度新颖,结构别致,给人带来惊心动魄的现场感受。
满分亮点三:创新深刻之立意
1.意需深掘 如果想写出认识深刻的的文章来,就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如江苏扬州一考生的《回家》,小作者独辟蹊径,把“家”诠释为寻求一种精神寄托,建设一个精神家园,倡导“让思想回家”,这样的立意自然高人一筹;还有北京一考生的《向前,向前,向前!》,文章采用了故事新编的形式,运用大胆离奇的想象,虚构了一个和中国敌对的X国王派间谍刺探中国情报,妄图搞破坏的故事,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最后以我们的胜利,敌国的失败结尾,主题鲜明,格调向上,思路清晰,不能不让人欣赏小作者的神奇构思和立意。
2. 意贵创新
立意怎样才算有独创性?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如北京一考生的《向前,向前,向前!》,本篇虚构了一个失败后怎样调整好自己情绪的小故事,当三只手有力的握在了一起时,“不管梦有多么遥远,我要飞翔,飞翔……”的歌声也同时响起,表现了团结向前的主题,立意深刻,而不乏新颖别致,不失为一篇励志的佳作。
常言说得好:“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一句话形容我们中考作文也非常贴切。虽然试卷年年在变,但飘扬在考题里的思想旗帜,流淌在考题里的生活清泉,却总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只要我们抓住了规律,明确了命题的特点和趋势,“握住满分作文之手”的梦想或许就会成为现实。
上一篇文章: 湖北宜昌中考满分作文 下一篇文章: 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