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了,却也无用了。我更愿意是龙王召他作了女婿,那天的长江是否也如今天一般如唱,如泣,如吟? 吟那首《滕王阁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涛声呢喃,传诵至今,只是再没有王勃你那清瘦的身影,年轻而骄傲的眼眸了。 我站在滕王阁里,轻轻叹惜一声:千年的风雨里,王勃,你还好吗? 点评:一个角度切入:从滕王阁这个背景来观照诗人的生命历程,令人怆然。 几条线索交融:第一条线索是人物,抓住人物的主要经历,展现人物忧伤的生命历程,凭吊诗人,激荡读者的心胸;另一条线索是诗,用诗句分割不同的场景,让文章的形式和内容找到融合点;第三条是情感线索,对诗人怀才不遇的怜惜、爱惜、叹惜,用浓郁的笔墨渲染出来,历史的涛声是一声叹! 建议:诗人短暂的一生,其中“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应该是感情的交汇点;诗人的精神历程,可以丰厚文章的思想内容。 3。惜(59分) 市区考生 看不厌,看不厌天边的火烧云和熟透的红高粱相融成一片。看不厌,看不厌饱满的麦穗低着谦逊的头颅,又不时地在风中舞起金浪。看不厌,看不厌落叶满天。 我爱秋。也许是因为生在秋日,我总是固执地认为秋乃四季之最。春的百花,夏的凉风,冬的飞雪,我爱大自然所赐予的每一样美好的事物。但对它们的喜爱远不及我对秋的如痴如醉。 我爱秋。在那些个落叶缤纷的日子里,我会带着相机上山,照下我的至爱,爱惜地放进我的相册。 风骋过,有叶轻轻飘落。叶落,是风的执着,还是树的不挽留?亦或是叶对大地的一片赤诚。看那褪尽了绿的叶面仍显耀着分明的脉搏。无数次,我的心为之悸动。而今呢,原本不多的行道树,只是零星地撒着黄叶,远没有了过去的纷纷扬扬。仅存落叶在柏油路面上被过往的车辆熏得发黑。人们开始从暖气降价的小广告上得知秋的到来,不再是从那满天的落叶里知秋。 我惋惜。 记忆中的落叶满天时,有年迈的恋人携手并肩,共同漫步在叶落的小巷,回味着几十年前初次牵手的落叶之秋。更有孩子在公园的树下嬉戏,沙沙地踩着树影的斑驳…… 根,可以穿过最微小的石缝,扎向最深的土层,但如今也只能在钢筋水泥面前驻足。一棵树从破土而出到秋来撒叶需要多少个四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一条条马路早已翻山越岭。“又是一幢高楼拔地而起!”这是赞美,还是人类的自责? 我痛惜。 但我相信一切还来得及。 现在开始吧,人类应弥补对自然的挥霍。在春不再有百花,夏不再有凉风,冬不再有飞雪之前,一切都还来得及。 现在开始吧,让我们把 这份对自然的痛惜深刻在心底,用我们的力量去保护自然。 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再次见到秋叶满天。 点评:古人“落叶而悲秋”,作者“落叶而惜秋”,敏感的他(她)能在“落叶”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宏大主题。用参差变化、富有韵律的语言极写秋日之美,将它“珍惜地放入相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爱在深秋”的浪漫画卷。但这只是为下文的“惜在深秋”张本,因为“爱”,所以“惜”,多么巧妙的构思。文明日益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怎容得了“碧云天,黄叶地”的诗意境界?真是令人惋惜,令人痛惜!细细读来,于我心有戚戚焉。嘤嘤鸟鸣,潇潇雨声,沙沙黄叶,纷纷飘雪,鲜明而又美丽的四季,你在哪里? 4。惜(58分) 市区考生 我在西餐厅里张望,很快就看见了一张幸福微笑唤我名字的脸。“在这里!这里。”母亲伸手招我过去。 坐定,听母亲絮絮叨叨,大意就是你怎么又瘦了这么多,最近过得好不好,成绩如何,会不会有压力……诸如此类。 我尽力牵动脸上肌肉让自己笑得十分愉快自然,对她说:“先点菜。” 母亲恍然大悟,赶紧去点菜。一边点一边问我要不要多要些什么,嗓门很大,我十分尴尬地连声说不用。 气氛渐渐变得自然起来。我开始慢慢有条理地与她交谈,谈到未来时我忍不住高兴地滔滔不绝起来,要一个人住,不结婚,旅行还有工作……说得这样开心,我忽然止住了,因为母亲的眼里流下泪来。 “头发弄到眼睛了。”母亲流着泪笑,望着她发红的眼睛,我心里忽然有些难过。 母亲在我6岁时就丢下我和父亲离去,我不想说她带来的不快,但与她见面时心中却隐隐有憎恨。毕竟她就这样丢下我,让我很长时间都曾怀疑她根本就不爱我。 可是……可是当看她落泪时我忽然明白,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真正悲哀的是孤身一人的她吧?没有丈夫孩子,见面也是少之又少,对彼此的了解甚至不及班里不太熟识的同学。 忽然间想拥她入怀,珍惜所有相处的一点一滴。 她已经老了。四十出头的女人是否还可能找到终生的伴侣?更何况她已不能生育。 她对我并不坏,殷切和关心以及长久不在而造成的不知所措我都能看到,但我从来都认为那是她欠我的,从来不曾想过珍惜。 珍惜……看她用纸巾擦眼泪的时候我继续滔滔不绝。 母亲啊,以后一起住一起旅行好不好? 母亲啊,你是不是也过得很好没有压力? …… 母亲啊,我爱你。 所以我在心里悄悄承诺,要珍惜与你在一起的每一瞬间。 把它们都铭刻在心底。 点评
爱在细处,文中母亲的“微笑”、“絮叨”、“大嗓门”里尽是对“我”的爱,作者很敏锐地察觉了,细腻地刻画了;痛在深处,“我”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孩子,看到了母亲背后的孤苦人生,母爱因此而显得深沉,文章也因此而特别感人。 平实之中不乏精彩,简练之中更添细腻,“忽然止住了”、“忽然有些难过”、“忽然明白”、“忽然间想拥她入怀”,四处“忽然”的心理转变显得那么真切,那么自然。不再是怀疑,而是明白;不再是憎恨,而是珍惜;不仅是珍惜,更是要铭刻!篇末的点题升华令人感动,发人深思。
2007年河北省衡水市中考作文(11篇)
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他们的话都道出了反省对于成长的意义。请你以“反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⑧文体自定;④不少于600字 (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反 省 殿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修成正果之后,都被封佛。一时间师徒四人名气大噪。天上人间,家喻户晓,人气指数一再飙升。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他们完成取经任务以后,功德圆满,养尊处优,各自的老毛病又显露出来。孙悟空除去紧箍咒以后,再无约束,便猴性不改,时常酗酒,惹是生非;猪八戒贪吃好色的毛病又犯了,吃遍了星级酒店,被女“粉丝”们忽悠的神魂颠倒;沙和尚素来老实厚道,卸下包袱后,清闲无事,吃了睡,睡了吃,脑袋越发地木了。师傅唐僧对徒弟们的所作所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日只管研究各个佛家的重要思想,更加是非不分,善恶不问,宽容无度了。 忽一日,唐僧想念几个徒弟了,就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他看见徒弟们都变了,心里很不舒服。对徒弟们说:“阿弥陀佛,徒弟们的毛病怎么又犯了?这样下去,我怎么对佛祖交代?”徒弟们低头不语。沉默一会儿,孙悟空忍耐不住了。对唐僧说:“师傅,我们建一座‘反省殿’吧?”唐僧一愣,悟空又说:“如果有人再犯老毛病,就到‘反省殿’中反省,悔过自新。”唐僧似乎听懂了。说道:“阿弥陀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们讨论一下,打个报告来。”说完闭目念起经来。 悟空三人便开始讨论。八戒抢先说道:“把‘反省殿’建在高老庄附近……” 悟空道:“呆子,你还想上老丈家呀!要我说,应该把‘反省殿’建在花果山上,那里是国家级贫困县哩。有了‘反省殿’,那里不景气的旅游业说不定会火起来!” “大师兄说得对。”沙僧表示赞成。 后来大家又讨论了建筑的形制、公开招标、整体开发、管理用工等,然后由猪八戒到天街上找一个跳肚皮舞的女大学生整理成文,报给师傅。唐僧跟玉帝请示后,大笔一挥,作了如下批示: 1、由牛魔王承包整个工程,天兵天将监工,不得建成豆腐渣工程。 2、不得拖欠来建筑的农民工工资。 3、吸纳没找着工作的大学生做‘反省殿’管理工作,吸纳下岗工人做技术工作。 不一日,金碧辉煌的‘反省殿’建成了。加上原有的花果山景区,如今集观光、洗浴、疗养、娱乐、休闲、反省于一体。开业以后,人流滚滚。唐僧见此情形,且喜且忧,双手合十,念道:“阿弥陀佛……” 点评: 这篇文章想象丰富,语言自然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小作者受西游记的启发,创作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本文继承西游记的语言风格,想象奇特;描写又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如第二段对师徒四人的“老毛病”概括就十分精彩。文章的后半部,联系现实社会生活,针砭时弊,顺理成章而不留斧斫痕迹,结尾用唐僧的话发人深思。 2、让生命因反省而精彩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那一缕胭脂色 下一篇文章: 疲惫和轻巧的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