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打造满分作文,从冠华作文网开始!
网站首页
中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中学作文 | 中学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中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中考频道 > 满分作文 > 正文         
一部三国多少戏之中考满分作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7/5/12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原题再现]:200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文题
  题目:给______的一封信
  要求:开放思维,自定内容,巧选角度,完成文题,写一封不少于600字的信,表达方式不限。

  [满分作文]: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惊悉街亭失守,阁下深追先主遗言,思过责已,且自贬三级,窃以为不智也。先生既为“中化智星”,又有“鬼神不测之机”,应善为自谋,如何能陷自己于不义,自毁前程呢?小子虽不敏,也愿为先生谋划一二。
  其一;街亭之失,马谡之过。两军相接之初,先生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且一一授以战术要诀,可谓劳心尽力,周详之至。然马谡违先生节度,举动失宜,最终失了街亭。先生完全可以“舍车保帅”,将干系推得一干二净,何苦大包大揽呢?自古“刑不上大夫”,先生贵为一国丞相、三军统帅,即使担当“领导责任”,亦不过检讨反省、做做样子而已。而先生竟自贬三级,亦太过耳。
  其二,失掉街亭有道,保全军民有功。街亭既失,先生并未惊惶失措,而是指挥若定,设疑兵扰敌,设伏兵断后,令修剑阁,以备归路,使蜀兵尽回汉中。且智收姜维,拔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入蜀,粮草辎重并无一失,保存了出祁山、定中原的实力。更不用说于空城之上,焚香操琴,以一人之力退十五万魏兵。如此看来,先生非但无过,而且有“惊天地,泣鬼神”之功。而先生居然不懂辩证法,看不到北伐的大好形势,只盯着“阴暗面”,“钻牛角尖”,先生虽谓孔明,何其不明也!
  其三,可虚美,可隐恶。街亭之失,往好处想,可以说为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积累了经验(哪怕是负面的)。按时下的说法,只当交了“学费”。先生一出空城计,军民看得真切。可以差一支“笔杆子”写成《三尺瑶琴退雄兵》的长篇报告文学,在《蜀国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白帝城托孤时,先主曾嘱咐马谡其人,不可重用,这段历史委实对先生不利。但除了先生之外;谁能知之?不想先生竟在诸将面前抖露此事,弄得一班酸腐文人吠吠不已,直到如今还在搞什么“失街亭,谁之过”的讨论,有人更是把矛头指向先生,说什么“知人不明,用人不善”,严重影响了领导的威信。以后的工作如何开展?真是“成也宣传,败也宣传”呐!
  先生深谙行军用兵之理,于为官之道则一窍不通。长此以往,怎能不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故为先生谋划,望先生三思。

  [简评]:本文的作者穿越时空,致信1700多年前的蜀国名相,以杂文的形式,谈谐的语言结构全篇,颇具“旧瓶装新酒”之妙。全文以街亭失守后孔明思过责己、自贬三级为话题展开,在长达800字的信中“为先生谋划一二”:一是提醒先生将街亭之失的罪过尽皆推与马谡,二是嘱咐先生要懂辩证法,别盯“阴暗面”“钻牛角尖”,三是告诫先生学会“虚美,隐恶”……行文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巧妙联系当今世上不良倾向。借古讽今,文笔揶揄,富含机趣和幽默,不失为一篇考场优秀作文。


  [原题再现]:2005年湖北省仙桃市中考作文题
  以“乐园”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永恒的乐园》
  时光匆匆流逝,绵延咸浩瀚无垠的长河。当我——一个后来者泛舟溯流而上,
  那些远去的历史,就在它的沿岸,画卷一样地渐渐展开。我看见了一个个美好的乐园,那里烙印着志士的行迹,洋溢着仁人的欢笑,回荡着智者的歌咏,令我心驰神往……
  诸葛草庐
  襄阳城西的隆中,群山纠纷,林海茫茫。飞瀑流泉的一座高岗的半坡上,茂密的树丛掩映着一间简陋的草庐,十分自然,十分清新。高岗有了草庐,好像广阔的湖面漂过一片风帆,辽远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草庐有了主人,好像小小的石洞飞来神仙,浅浅的溪水藏卧蛟龙。诸葛先生深居在此,闲云野鹤般地送走他平静的岁月。他外出,草庐是他快乐的起点,徜徉幽径,抚苍松,听清泉,饱餐水光山色;他归来,草庐是他幸福的终点,燃起青灯,调素琴,诵黄卷,占尽古风雅韵。他躬耕陇亩,没有苛政来相扰;他谈兵论道,常见挚友来相邀。草庐充满了自由空气,他常常酣睡到日上三竿,醒来则自我陶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庐是他的乐园。他身居乐园,而志在天下。
  陶潜东篱
  夕阳轰然下落在浔阳江中,溅起满天的晚霞,把江水染得赤红似血。江畔一处寻常人家的门前,斜插着一圈疏疏的短篱。短篱的东边,菊花开得蓬蓬勃勃,活像一张张天真的小脸,舒展着稚气的笑容。秋风轻轻地摇曳着她们袅娜的身姿,飘溢出阵阵浓郁的芳香。花丛里,“五柳先生”陶潜面容清瘦,两鬓微霜,正从容地采摘着一朵朵金菊。有时他把花瓣凑到鼻尖闻闻,眉宇间升起无限的喜悦。菊花,是他的伴侣,是他的乐趣,是他的生命!忽然,他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目光正与隐隐的南山相接。那里烟飞云敛,林壑深深,也许有与他志同道合的人隐居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情不自禁地高吟。他的思绪被牵得很远,很远。他忘却了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艰辛生活,为能在这片小天地里放逸他的天性而满足。霎时,一对结伴归巢的鸟儿掠过他的眼前,他怡然自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东篱是他的乐园,他身在乐园,而心怀时局。
  东坡赤壁
  大江咆哮,滚滚滔滔。向东急逝。一堆堆雪浪,翻卷跳跃,如万马奔腾。两岸青山,陡峭如壁,森严地对峙。苍鹰在山峦上盘旋,江水随着绝壁激荡。山光水声,犹如一幅配乐的风景画。江心一叶小船在急流中颠簸着疾驶,船头端坐着峨冠而多髯的东坡居士。他的眼中折射出欣喜,他的胸中奔涌着豪放。感谢上苍把他推到这赤壁古战场,让他远离尘世的喧嚣,感受江山的壮丽,聆听涛声的雄浑。船行如箭,身轻似燕,仿佛就在飞翔。他指点江山,举酒放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他思接十载,凭吊英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将他的旷达疏狂完全展现在大江面前。他的灵魂在升华,就如江天上空的那轮明月。于是,他喟然长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赤壁是他的乐园。他身游乐园,情系古今。
  神思飞出古人的乐园,我感到了心灵的净化。它们向我昭示:寄托美好精神的乐园才是永恒的。它们让我懂得:怎样去拥有这样的乐园,在坚守中获取人生的意义。

  [简评]:本文巧用虚笔,大镜头广视野地描写古人的三处乐园,表现了他们的崇高的精神品质,透出作者胸中的一股大气,构思新奇,主旨深刻。文中对三位名人的身世及作品做了非常到位的分析、评价,信手拈来的诗文名句,让人不得不叹服考生对其作品的熟悉程度,也使全文显得典雅秀丽,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俗才情。没有对他们透彻的了解,没有对他们作品的深度研究,要写出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的。考场作文,考生因为有了文化底蕴和深刻思想或新颖独到的认识而引人注目。作文给我们启示:读书要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读书,除广览外,不妨对你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对你喜爱的文化文学现象多一点研究,考试时,你就能游刃有余。


  [另附.三国美文一篇]:我眼中的“阿斗”
  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后,很多人对剧中的蜀主刘禅嗤之以鼻,认为他着实是个昏庸之君,是“扶不起的阿斗”。对此,我不以为然。
  人们指责刘禅,主要是因为他贵为一国之君,但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不懂治国安邦之策。我却觉得他有自知之明,正所谓不能为者何为之,他索性把江山社稷交给了对蜀国忠贞不二且具有雄才大略的诸葛亮。他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能遵照诸葛亮说的“亲贤臣,远小人”去做,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
  虽然刘备曾在遗嘱中交代诸葛亮一定要好好辅佐刘禅,把一切大权交给了诸葛亮。但是刘禅毕竟为君,他如果真想执掌朝政,独揽大权,完全可以找个借口杀掉诸葛亮,或把他革职查办。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治理蜀国非诸葛亮不行。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刘禅的知人之明。
  还有人抨击刘禅不思国家安危,不关心背心疾苦。我看也未必如此。当年司马懿向魏帝献策,统率五路大军联合攻蜀,刘禅也是茶饭不思,心急如焚,步行到相国府向诸葛亮讨教退兵之策。从这点即可看出刘禅忧国忧民的心态。蜀亡之后,刘禅在魏国过着舒适的生活。一次宴会上,司马昭问他还想不想蜀国,他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此事也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笑料。不过我认为这其中也有刘禅自己的道理。试想,如果刘禅一心想要图谋复国大业,恐怕早被老奸巨猾的司马昭发现。而那时诸葛亮早已病逝于五丈原,朝中一班久经沙场的老将也寥寥无几,剩下的不过是一些残兵弱将,那一意孤行的刘禅定会招致魏国统治者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式的血腥镇压。如果这样,蜀国人民的生活将会是雪上加霜,更加困苦不堪。明知不可为,索性不为之,这也是刘禅的明智之处。
  假如不是诸葛亮的英年早逝,谁敢断定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说不定他也能够雄霸天下呢。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对待历史人物要客观公正,是非分明,不能一概而论。

  [简评]:这时一篇批驳性议论文。作者要批驳的,是千百年来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定式的“扶不起的阿斗”的说法,颇有一定难度。但是作者将人们对阿斗的“成见”一一列举,然后依次给予批驳,颇见作者驳论之功。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够从《三国演义》中选取具有针对性的事例,根据事例所反应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人们对阿斗的普遍看法形成对比。这样写驳论文,就显得很有创意,且有理有据。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